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尹文英.中国土壤动物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0.
[2] 朱永恒,赵春雨,王宗英,等.我国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综述[J]. 生态学杂志,2005,24(12):1477-1481.
[3] 殷秀琴,宋博,董炜华,等.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[J].地理学报,2010,65(1):92-102.
[4] 曹四平,刘长海.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生态功能研究进展[J].延安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,2017,36(4):38-42.
[5] 蔡海,龚建军,李强栋.土壤动物典型生态系统特点与生态功能研究进展[J].南方农业,2019,13(14):161-163.
[6] 邵元虎,张卫信,刘胜杰,等.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[J].生态学报,2015,35(20):6614-6625.
[7] 武海涛,吕宪国,杨青,等.土壤动物主要生态特征与生态功能研究进展[J].土壤学报,2006,43(2):314-323.
[8] 陈鹏,富德义.长白山土壤动物在物质循环中作用的初步探讨[J].生态学报,1984,4(2):172-180.
[9] 朱泽闻,李可心,王浩.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内涵特征、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[J].中国水产,2016(10):32-35.
[10] 王强盛,王晓莹,杭玉浩,等.稻田综合种养结合模式及生态效应[J].中国农学通报,2019,35(8):46-51.
[11] 李娜娜.中国主要稻田种养模式生态分析[D].杭州:浙江大学,2013.
[12] 管勤壮.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活动对稻田环境影响的研究[D].上海:上海海洋大学,2018.
[13] 卢升高,黄冲平.稻田养鱼生态经济效益的初步分析[J].生态学杂志,1988,7(4):26-29.
[14] 丁伟华.中国稻田水产养殖的潜力和经济效益分析[D].杭州:浙江大学,2014.
[15] 尹文英.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8.
[16]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.土壤理化分析[M]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78.
[17] 陈茜,李强强,唐伟,等.不同栽培模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[J].中国生态农业学报:中英文版,2019,27(8):1147-1156.
[18] 赵乌英嘎,红梅,赵巴音那木拉,等.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[J].水土保持通报,2019,39(3):39-45.
[19] 林青战.牡丹区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及弹尾目等节跳科昆虫系统分类[D].哈尔滨:东北农业大学,2016.
[20] 韩伟,雷朝亮,朱芬.毛蚊科昆虫的研究进展[J].华中昆虫研究,2015,11(1):95-99.
[21] 李洁,王爽,闫春财,等.颐和园摇蚊优势种群鉴定及绿色防控措施初探[J].北京园林,2019,35(4):48-55.
[22] 苏永春,勾影波,王立新.农田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与生物化学动态关系的研究[J].生态学杂志,2004,23(3):134-137.
[23] 宋宇,王鹏,韦月平.不同共作模式的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[J].东北农业科学,2019,44(4):46-49.
[24] 佀国涵.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[D].武汉:华中农业大学,2017.
[25] 刘赫群,李嘉尧,永旭,等. 虾稻共作对稻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[J].土壤,2017,49(6):1121-1125.
[26] 孙刚,房岩,胡佳琳,等.泥鳅对稻田土壤动物的扰动效应[J].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,2011,27(1):100-103.
[27] 孙凤民.稻虾综合种养技术[J].现代农业科技,2020(9):205-206.
[28] 解振兴,林丹,张数标,等.丘陵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规程[J].福建稻麦科技,2020,38(1):14-16.
[29] 邓正春,王朝晖,张忠武,等.稻蛙绿色生态种养技术[J].作物研究,2019,33(7):21-22.
[30] 孙刚,房岩,王欣,等.稻鱼复合种养对水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[J].农业与技术,2009,29(1):23-26.
[31] 马晓慧,车喜庆,王井士,等.稻蟹共作与常规稻田蜘蛛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[J].中国生态农业学报:中英文版,2019,27(8):1157-1162.
[32] 朱杰,刘海,吴邦魁,等.稻虾共作对稻田土壤nirK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[J].中国生态农业学报,2018,26(9):1324-1332.
[33] 赵翔刚,罗衡,刘其根,等.稻田养殖沙塘鳢对稻田水体及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[J].淡水渔业,2017,47(4):8-14.
[34] 肖求清.稻虾共作对稻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[D].武汉:华中农业大学,2017.
[35] 朱强根,朱安宁,张佳宝,等.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0,26(2):70-76.
[36] 王振中,张友梅,邢协加.土壤环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[J].土壤学报,2002,39(6):892-897.
[37] 朱永恒,张衡,韩斐,等.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土地利用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[J].土壤通报,2014,45(2):314-319.
[38] 王振中,张友梅,颜亨梅,等.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[J].生态学报,1996,16(4):357-36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