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董增川.水资源系统分析 [M].北京: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,2008:1-208.
[2] 尚松浩.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及应用 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6:6-512.
[3] 龙腾锐,姜文超,何强.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 [J].水利学报,2004,35(1):40-45.
[4] 段春青,刘昌明,陈晓楠,等.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 [J].地理学报,2010,65(1):82-90.
[5] 左其亭.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:理论·方法·应用 [M]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05:47-51.
[6] 刘晓,陈隽,范琳琳,等.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与新方法 [J].北京师范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,2014,50(3):312-318.
[7] 黄力宏.抚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[D].南昌:江西师范大学,2013.
[8] 惠泱河,蒋晓辉,黄强,等.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[J].水土保持通报,2001,21(1):30-34.
[9] 王友贞,施国庆,王德胜.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[J].自然资源学报,2005,20(4):598-604.
[10] 宰松梅,温季,仵锋,等.河南省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[J].水利学报,2011,42(7):783-788.
[11] 郭金玉,张忠彬,孙庆云.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 [J].中国安全科学学报,2008,18(5):148-153.
[12] 张丽丽,殷峻暹,蒋云钟,等.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关系 [J].水科学进展,2012,23(6):768-775.
[13] 余泽清.江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[R].南昌:江西省水文局,2004.
[14] 陈鲁莉,胡铁松,尹正杰.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 [J].中国农村水利水电,2006(3):25-28.
[15] 谢新民,甘泓,李洪尧,等.基于三次平衡配置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[J].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,2006,4(3):191-201.
[16] 袁鹰,甘泓,汪林,等.水资源承载能力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[J].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,2006,17(3):13-17.
[17] 冯耀龙,韩文秀,王宏江,等.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[J].水科学进展,2003,14(1):109-113.
[18] 王莲芬,许树柏.层次分析法引论 [M]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1990:1-389.
[19] 许树柏.实用决策方法-层次分析法原理 [M].天津:天津大学出版社,1988:1-230.
[20] 邓雪,李家铭,曾浩健,等.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[J].数学的实践与认识,2012,42(7):93-100.
[21] 王友贞.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[D].南京:河海大学,2004.
[22] 刘佳骏,董锁成,李泽红,等.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[J].自然资源学报,2011,26(2):258-269.
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[1]吴健芳,王红梅*,田自强.信江流域底泥重金属溯源与评价[J].江西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23,(06):599.[doi:10.16357/j.cnki.issn1000-5862.2023.06.07]
WU Jianfang,WANG Hongmei*,TIAN Ziqiang.The Tracing and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of Xinjiang River Basin[J].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:Natural Science Edition,2023,(06):599.[doi:10.16357/j.cnki.issn1000-5862.2023.06.07]